查看原文
其他

摸鱼人在鱼缸里乘风破浪

山核桃 财经无忌 2022-04-29




国美处罚员工摸鱼的事件仍在发酵。


在这封内部通报信里,国美详细罗列了打工人们在工位上的“摸鱼行为”:打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甚至精确到所花费的流量。在诸多的讨论中,有人关注国美这一网络监控行为是否侵犯员工个人隐私。但更多的则是引发了一次当代年轻人的集体共情。
 
毕竟,这届年轻人都是“摸鱼哲学”的拥趸者。
 
事实上,从一个行为,“摸鱼”已转变成一门生意,甚至是一个社会现象。在很多年轻人眼里,“摸鱼”既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更是一种爆裂无声的抵抗。
 
年轻的摸鱼人们,在金鱼缸里乘风破浪。
 


在年轻人的“金鱼缸”里,更多的“奇思妙想”还在发生。除了玩游戏、听音乐或是闲聊,“打工人”们正在不断拓展“摸鱼”的边界:写小说、翻译杂志、用谷歌地图云游世界,甚至是在工位上背唐诗或练毛笔字......
 
95后的月月就是“摸鱼大军”中的一员。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了某电商小厂,从事计划管理工作。初入职场时,她对摸鱼并不是很习惯。一方面,公司的每一台电脑都连上了内网。另一方面,人事会时不时地进行巡查。
 
但现在,月月已经不害怕了。原因除了人事减少巡视频次外,心态转变的关键在于“几乎周围同事都在摸鱼”。
 
当排列有致的格子间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同温层”,月月选择加入摸鱼大队。“我会和同事去楼下的小店里买吃的喝的,甚至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就是坐着。”
 


但像月月这样逃离工位的只是少数,大多数的“打工人”还是要被迫呆在在工位上“浑水摸鱼”,这意味着他们将与领导进行一场“猫鼠游戏”。
 
打工人需要面对的是无所不在的“监视”。除了公司流量监控与人事巡查外,更多的高科技正成为监查工具。指纹打卡、网页监视、摄像头、厕所计时器......为防止员工摸鱼,企业各出“奇招”。
 
从事互联网教育的小雨认为,她所在的某知名大厂对员工的监视力度之大,有时甚至超出她的想象。小雨观察到,隔壁组的同事甚至上厕所都要打报告。而反观本组,领导则会利用“开不完的会”来填充空闲时间。
 
“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会议内容差不多就是企业价值观理念等。”小雨用“洗脑”来形容这些冗长会议。
 
在或明或暗的监视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工人与领导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没有板上钉钉的事实,“摸鱼”就可以灵活转化为工作的一部分。
 
在某MCN工作的丹妮在和KOL对接时,会同时和豆瓣小组的“摸鱼小队”聊天。这群志同道合的“鱼仔”,聊天方式是一篇“腾讯在线文档”。按照“话题”与“回复”索引,小队成员可根据偏好进行回复。单休还是双休、外卖是米粉还是包子、新人真的难带......琐碎的吐槽与探讨,让这一简单的在线文档愉悦了丹妮的身心,也让这些来自不同职业的“打工人”短时间内组成了一个“摸鱼共同体”。
 

(来源:豆瓣)
 
如果被领导发现,丹妮也并不担心,因为豆瓣本身就是她寻找宝藏KOL的地方。
 
这一将“工作与划水”巧妙融合的摸鱼办法被网友们戏称为“干湿分离法”——以学习知识的理由疯狂划水。
 
但前提是一定要与本职工作相关。比如,如果你是一名编剧,看电影与看小说如果被领导发现,你完全可以用“进修”作为理由。但如果你是一名程序员,恰好在炒股时撞上老板,就难以找出理由直面质疑。
 
正如月月所说:“摸鱼的尺度是需要拿捏”。除了尺度,还有表情管理。如果嘴角一直上扬,在一众面无表情的打工人里,你很难不会让HR注意到。
 


如果在购物网站输入“摸鱼”,会有别样的收获。毕竟,有需求就一定会有生意。
 
财经无忌通过搜索各大购物平台梳理发现,与“摸鱼生意”相关的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技术神器类。此类神器一般以插件形式为电脑装上相关系统,以帮助打工人们更好地避开老板。此类插件在安装操作上并不复杂,主要是帮助用户实现游戏、视频等网站的一键隐藏功能。
 

(来源:淘宝截图)
 
第二类:物理减压类。这类主要设计具备指压等功能的各类玩具,帮助打工人进行压力缓解。如利用听觉解压的气泡抽纸、利用触觉解压的捏捏乐等。在形象设计上,其会呈现出IP个性化与差异化。大到知名IP“吾皇万睡”,小到不知名的“岩石人”等。
 

(来源:淘宝)
 
经常使用捏捏乐进行减压的阿乐告诉财经无忌,她已经安利给了很多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可以送(捏捏乐);如果你恨一个人,你甚至可以在上面(捏捏乐)印上他的照片。”
 
在淘宝上,敏锐嗅到风口的玩具商家甚至直接开辟了“减压专区”为年轻人提供一站式服务。财经无忌以消费者身份随机进入一家淘宝店咨询“哪一款销量最高且效果最好”,商家立马发来八款商品,有的月销量已超过800+。“这些效果都不错。”
 
第三类:美学类。作为“摸鱼经济”的最高级形态,摸鱼美学已融入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工位为例。“桌搭“又被称为“桌面搭配”,是摸鱼美学江湖的重要流派。从桌垫、杯垫再到鼠标垫,从水杯、手办到小家电,季节不同,工位的色系也不同。作为打工人的另一个“家”,工位成了消费主义的另一大战场。
 
月月就对布置工位格外上头:“挂件、绿植、电脑支架、抱枕、毛毯......”每一样物品她都需要货比三家,查看博主推荐。她曾经为了装饰自己的工位,前前后后花了上千。“人生毕竟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工位上,工位就是另一个家。”
 
从分类看,占月月单次支出份额较高的主要是适合办公场景的小家电,如全自动的泡茶机,冬用暖风机;夏用便携式电风扇。但如果论消费频次,一些单价低但颜值高的工位装饰品成为月月最爱的消费品。“因为价格低,花起钱来不会心疼。”
 
如果不想自己搭配,各大种草平台上博主们可以为打工人们解决一切难题。在小红书上,工位装饰常常以主题划分:如四季主题、布朗熊主题、小鹦鹉主题,甚至还有“激情搬砖”主题......以“激情搬砖主题”为例,财经无忌仿照博主搭配,从鼠标垫到台灯“一键复制”,总计需花费近600元,而单次消费价格最低为10元,最高为139元。
 

(来源:小红书)
 
换言之,商家的“小心思”不过是为了用较低的价格换来多次消费或组合式消费。
 
当然,对于“摸鱼美学”更宏大的理论阐释,或许可以将其置于整个消费社会中。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里曾提出,在当下消费社会里,在工业大生产时期的工作伦理已转变为消费社会下的“工作美学”:
 
“伦理学赋予履行责任以最高的价值,而美学则把崇高的体验放在首位。“
 
这句话或许正是年轻人“摸鱼“的悲观视角所在:当工作不能成为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那么年轻人只能在枯燥中自我创造消费式的工作体验。
 


事实上,国美通报“员工摸鱼”事件引发舆论哗然的背后,是在当下充斥着加班文化的内卷世界里,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感正在日益模糊。
 
用一个金句就能精准解释何为“摸鱼”:老板假装给我发工资,我假装给老板打工。
 
其核心原因是,当下的年轻人很难分清,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收入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精准的衡量标准。在这套逻辑里,“摸鱼”实际上是年轻人对口中“资本家”一种反抗剥削的行为艺术。
 
曾被视为将“加班文化”发扬到极致的大厂,无疑是这套逻辑金字塔尖的存在。今年刚拿到校招Offer进入某头部大厂的Vivian已实习了一年多。负责内容运营的她,起初在快节奏工作里根本找不到摸鱼时间。后来熟悉工作后,她会在午休后的半小时,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打王者荣耀。
 


“摸鱼是我在无偿和重压加班下的一种求得身体解脱和内心平衡的做法,也是打工人无力抵抗资本加班要求的一种抗争。”Vivian说。
 
像曾经涌动的“佛系”与“躺平”文化一样,“摸鱼”更像是当下年轻人寻求喘息的一种方式。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是一种对“工作无意义”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自嘲。
 
从心理学上看,“摸鱼”或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感”的体现。当进入工作场景,当遭遇内外部挫折,当自我价值无法在工作中得到实现时,这种“难以控制失败”的心理,将泛化到所有的工作情景中。
 
从社会层面看,“摸鱼”实则是技术高速发展下,“打工人”对效率主义的一次反抗。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一切都以数据形式呈现,监视方法变得更容易也更便捷。无论是打卡,抑或是日报/周报文化,背后反映出的,都是个人价值正在被机械化的数字量化。
 
人类学家项飙曾在一次讲座里提到,现代社会的系统是以算法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循环体系。这一体系靠着人们将自己的行动转化为数据进行喂养与运作。“在这个系统里,人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算计,就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摸鱼也一样。在这个“算法系统”里,当企业通过数据对员工进行“算计”的同时,员工也在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算计”企业。
 
当然,从企业层面来说,对员工“摸鱼”的不同做法,其实是一种对“不明损耗”的态度。如正处于从传统零售转型为互联网企业的国美,对“员工摸鱼”的严厉通报,实则反映了想要走出困境的国美,对“内耗”的严格重视。


换言之,处于攻坚期的国美,试图以惩罚的方式,让员工与企业一起走出困境期。
 
只是,国美或许用错了方法,它所引发的是一次打工人们的集体共情,对摸鱼的“一刀切”,反而深深伤了员工的心。
 
这波费力不讨好的通报,反倒让一向“爱蹭”的网易云音乐尝到了甜头。在国美事件发酵之时,网易云音乐顺势推出 "摸鱼计算器”。网易云明确表示,“摸鱼”虽好,可不要贪摸哦,正确听歌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重启上市的网易云音乐员工,借助此次事件知道了一点:摸鱼时选择听音乐,是一个方向性的选择。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看理想:《摸鱼摸得好,也能反过来剥削老板》

更多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